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有这样一种课程:中文戏剧班

关注我们课程的家长们可能会发现,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侧重语言入门、语言基础学习的,我们叫“汉语基础班”、“汉语初级班”、“汉语中级班”;

侧重语言提高,锻炼孩子语言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我们叫“中文读写班”、“中文戏剧班”

家长们有疑惑,孩子们很好奇:学中文的戏剧班都教些什么?戏剧班上怎么学中文?

大家知道:语言学习有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听、说、读、写。对语言的整体水平而言,这四个方面密不可分,但对某些群体而言,这四个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

举例来说,出生在海外,或者年龄很小就移居海外的华裔孩子,由于有原生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汉语的听与说,其实并不太差,这些孩子经过两三年或三四年的汉语学习后,读和写有了一些基础。不过,与孩子们的听说能力相比,他们的读与写还是相对弱一些。同时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中文的厌学心理也越来越强(厌学原因我们另文探讨),那么,吸引孩子继续有趣地学中文,提高中文读写方面的能力,就成了我们设置“中文戏剧班”的初衷。

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10岁以后的儿童能够了解事情的起因和作用之间的关系,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判断力和经验还比较欠缺;

他们不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黑白思维,可以比较实际地评估自己;

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展思考能力和将来可能具备的社会技能

我们的中文戏剧班就是依据上述的儿童认知特点设置的:

1,具备了解事情的起因和作用的能力,逻辑思维开始发展,那么孩子们就能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通读程度适中的剧本,去理解戏剧故事的发展逻辑,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以及人物性格的特点等。

2,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有了灰色思维,也就是说,他们不再简单地用“好”和“坏”去评价事务与人物,在解读剧本和人物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赋予戏剧故事和人物角色以新的诠释和内容。

3,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找到故事中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在领读和通读剧本时,首先会让孩子们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和人物,然后去代入,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去对故事和人物进行再创造,最终,大家一起完成对剧本的通读与再创造。

4,老师选取的剧本只是一个蓝本,孩子们才是创造的主体,也就是说,解读剧本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角色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5,故事和角色的再创造完成后,孩子们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自己所选角色的再理解和再创作,然后,根据故事线索,大家一起把故事和角色扮演出来。

6,同一个剧本,可以有不同的诠释、解读与再创造,这个过程中有必须的阅读和理解、有每个人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与再创造(口头和书面的),也有对已学内容的复习与巩固,还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相信,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给了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课堂全程互动,但又是在老师很具体详细的课堂设计主线上进行的互动,它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老师给出的分阶段任务后,才能做出对自己的故事和人物的理解与再创造。

最终,全体学生通力合作,把整个戏剧故事演绎完成。

一旦完成,他们会觉得是一件很owesome的事情,很酷炫,同时也充满着创造的兴奋与喜悦。

希望我们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讲授,既新颖有趣,又高效会用的全新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