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华人家长有这样一种认识:自己是中国人,教教自家孩子学中文应该没什么问题。
的确,环顾我们周围,奥克兰确实有不少妈妈在教自家孩子的同时,还打出了中文学校和中文补习班的招牌,在自己家里教孩子们学中文。
有些妈妈的中文知识基本来自当年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并且已经记忆模糊…
如果这样能教好中文,中国大陆所有中小学都可以取消语文课了,新西兰的中小学也没必要开设英语课了。
古人说“术业有专攻”,那么,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老师,尤其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合格的好老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把新知识新技能与以往知识和经验不断联接,逐渐转化、逐渐吸收的过程。
A,好的老师能准确地找到学生已有知识、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最大联接点,调动各种方式和手段,把这个连接点扩大,最大限度地进行新旧知识新旧经验之间的联接。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要求老师不断在教学中探索不同的切入点和刺激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在学习中,学生的反应也会反向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孔子主张的“教学相长”。好老师,一定是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老师。
B, 有经验的老师会在“准备”“练习”和“效果”三方面入手,因而,中文教学中的课堂设计、练习设计和可能达到的学习效果,要做为一个整体去综合考虑。
好的老师会找到最佳的学习难度,创造各种实践和练习机会,让每个参与学习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好的学习成效,达成学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学业成功,从而保持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就感。
C,现代新型的课堂教学,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指“教师拥有的有关教学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教师的教学现场感来自于他的个人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竞争力。
好的老师能够敏锐地感知课堂教学状态,掌控教学进程,创造性地决断和引领教学走向,准确高效地实现教学任务。
好老师能在复杂变化的教学情境中,洞察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而缺乏经验的老师则无法准确感知真实的教学状态。
D,好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各种兴趣点,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自信心,不断加强学生应用中文的实际能力。所以我们反复强调:兴趣与实效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两大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