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喜欢某一两本书,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让我们反复讲,即使那本书情节非常简单,只有几十个字。

有时候,同一本书竟然被要求读7、8遍,真是很考验家长啊。这种情形在孩子4岁之前更明显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是什么吸引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看那本已经知道情节的书?

成长需求

心理学家认为,喜欢重复做同一件事是年幼儿童共同的心理特点,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蒙特利梭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并认为“重复是孩子的智力体操。”因此,喜欢重复做同样的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反复玩同一个游戏,重复看同一本书等等,都是符合儿童成长期发展特点的行为。孩子的吸收能力及其学习特点

孩子反复读同一本绘本,大人觉得厌烦,是因为绘本的知识对我们成人来说太简单了,读一遍就完全可以吸收,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却非如此。绘本里的故事和知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吸收和理解能力有限,并不是读完一次就能完全理解和吸收。比如有些绘本,有动物、有颜色、有会话、有情节,孩子们每次阅读,关注点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次阅读对他们来说都会有新的体验。

这也正是幼童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反复学习、反复吸收、反复理解、反复纠错。由于孩子不能用成年人的理解力去看待故事的构成,他们只能在重复中不断修正信息的正误,不断剔除错误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效记忆的目的。通过反复,孩子们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知道、不断了解与理解,不断记忆的过程,只有多次反复,孩子们才能了解一个故事的各个方面,去知道、理解、记忆、纠错,寻找自己认可的解释和答案。每看一遍,都有收获,一本书看多了,字认识了,如何表达知道了,故事线索清楚了,人物行为和所说所想也知道和理解了。

喜欢某个故事,喜欢故事中的人物

有时,家里很多绘本故事,但孩子可能就是喜欢一两本,反复让家长讲读这一两本故事书,那是因为:1)孩子喜欢这个故事,故事在某个或者某几个点上打动了孩子;2)孩子很喜欢故事里的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甚至自己在读的时候会有代入感。简简单单的故事,可能其中有孩子喜欢的各种动物,有孩子们喜欢的温暖和蔼的家长,还有活泼可爱的小宠物们。

通过孩子喜欢的书,家长们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偏好:喜欢什么类型的故事、喜欢什么样的人物或者动物,喜欢模仿哪些词汇和语句?喜欢的说话语气是怎样的?理解事物的方式有哪几种?等等。有时,孩子们太喜欢某本书,每次阅读都能带来不同的欢乐和乐趣。安全感以及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安全感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对一样东西的接受总是建立在熟悉、可控之上。旧的绘本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熟悉的、可控的,他们从自己能力掌控范围内的东西中获得了成就感,因此他们愿意反复看,而新的绘本对于孩子来说是新的知识,不在他们的心理安全区内,孩子便不愿尝试。

另外,孩子们非常喜欢和依赖与父母一起阅读时的那种很亲密的关系,在阅读的想象中只有美好,没有训斥和责骂,即使父母有怪罪,也都是与故事相关的和颜悦色式的谆谆教诲,孩子们喜欢体验那种父母专门给自己讲故事的氛围和亲密关系。绘本的难易程度

孩子不愿意读新的绘本,也有可能是父母选择的绘本难度不适合孩子,太难的,孩子翻了一两页,觉得难以理解,不理解的东西便难以产生兴趣,于是被“冷落处置”了;太简单的,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自动淘汰了。

了解了这些原因之后再来回顾孩子反复看同一本书的问题,我们就会理解:

反复的阅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精读,精读绘本能让孩子真正掌握、吸收书中知识。反复读同一本书,是幼童的成长需求,也是他们那个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学习特点之一:重复重复,反复理解、加深记忆,纠正认知错误。同时孩子会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享受与父母一起的亲密温馨时刻。

所以,与孩子一起反复阅读吧,这是陪伴他们成长和学习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这样的时光并不太长,两三年而已。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