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西兰的华人家长们莫名焦虑,很担心自己家孩子的数学会“像当地人一样差”,新西兰学校的数学课是不是太简单、太容易,把孩子给耽误了?
曾经有人将数学教育比作“盖楼”,中国的教育就好比“砌砖”,而新西兰的教育更像“刷漆”。那让我们来仔细比较一下两国的数学教育到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在中国,学校通过大量例题和练习,让孩子们记住各种公式和解题思路,务求让大多数孩子会“解题”能考高分。在教学方法上,中国的数学老师们不厌其烦地讲解,中国的学生们一遍遍地刷题。这种“题海战术”虽饱受诟病,但也像“砌砖”一样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式数学教育能让孩子更快地进行高效运算,并在规定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运算方法和解题思路,当然,也可能在不自觉中忽略了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破坏了孩子脆弱的数学学习兴趣。
新西兰的数学课如其他课程一样,强调启发性教育和充分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题海战术在这里行不通了,由此,华裔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的数学不会学好了。
那么,新西兰的数学真像我们很多家长们想象得那么差吗?她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呢?都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依照新西兰教育部的数学教学大纲,数学课由6大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
每一部分分别对应Level 1-8,涵盖从1年级到12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与中国的数学课相比,新西兰的数学课多了不少实用性的内容,如:测量和统计,同时也有一部分我们不太熟悉和理解的内容:数学思维。而我们以往认为数学课全部内容的数字计算、代数和几何,则仅仅是它的一半或者大半内容。那么,
数学思维究竟是什么呢?
把它放在数学课的首位,又有什么作用呢?
大纲希望:将数学思维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思维,在面对不熟悉的问题时,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Mathematical Processes)包括的技能有:
– 用数学思维交流的能力
– 数的概念
– 信息的搜集与提炼的能力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团队合作的能力
– 上述能力在数学思维中的表达
我们再来看看测量(Measurement)这一部分的目标是什么?
– 学习测量知识,理解测量系统的应用及原理
–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要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计算,理解现有的测量系统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具备推断并论证测量结果及其合理性的能力
还有统计 (Statistics):
–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将会收集并识别正确的统计数据,解读各种图表、表格以及图表中显示的数据,培养收集、组织、分析数据及提交报告和摘要的能力。培养预估概率和使用概率进行预测的能力
而这一部分内容在中国,应该是大学里学习的内容了。
在新西兰的数学课上,老师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这就像“刷漆”一样,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做,确实能调动部分喜欢数学的学生的积极性,但有时,学生们也会很久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在新西兰的数学课上,老师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这就像“刷漆”一样,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做,确实能调动部分喜欢数学的学生的积极性,但有时,学生们也会很久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显而易见,“盖楼只砌砖不刷漆”的话,房子就只是个毛坯房,既不美观也不实用。而“刷漆”当然是建立在已经“砌砖”的基础上的。“刷漆”可以让你的楼房更具个性,更美观也更实用。
现在大家应该对新西兰的数学课有所了解了。
我们中新教育的数学课外班,既打好数学基础,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砌砖”,而且“刷漆”,同时也更注重数学的实用性与广适性。帮助孩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培养数学趣味的同时,也为孩子打下更好的数学基础。
我们的教研团队在认真研读新西兰数学教学大纲,综合了解本地数学课程后,将中国和新西兰的数学教育巧妙融合,最终拟定了我们“6个模块和8个级别”数学教学标准。这一教学标准以新西兰校内的数学课程为基础,结合专业化的解题思路和运算方法,通过有趣的课堂呈现,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数学。为孩子们提供更本土化、更系统、更专业、更有趣的数学课堂。
我们的数学教学团队由中国和印度两国老师联合任教。周中、周末全程开班。老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