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使用最多的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为海外华侨、华人子弟学中文特意编写的《中文》这套教材。
主课本12册,每册12课
家庭练习册24册(分A、B册)
海外华人子弟小学期间学习中文的教材和练习册。
与市面上流行的各类教材相比,《中文》在教材编写上很用心,也有比较独到的特点,算是一套上好的中文教材,教材的针对性也比较强。
下面简单谈谈这套教材的几个特点:
1,课文从认读和书写入手,偏重读写:海外华人子女学习中文时,一般来说听力最好,说话次之,比较弱的是读和写,因而这套教材更侧重读和写的训练。比如,教材第一册的1-6课,主要是认字,7-12课加入了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与国内小学的同级别教材不同,《中文》第一册开始,不是学习拼音,而是学认字,主要是考虑到海外华人孩子一开始就学拼音,容易与英语字母相混淆。
2,在认字方面,更注重每个字的组词和不同语境中的构词能力,强化每个字的认读,在认读基础上把学过的字放入不同语境中反复组合和应用,达到学会与巩固的目的。
可能主要是考虑到海外华人孩子日常的应用语言不是中文,只有通过反复的组词应用和词语的扩展练习,不断强化记忆,才能巩固学习成果,稍微弥补一下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缺乏中文语言应用的缺憾吧。
3,非常重视书写、笔画和笔顺。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听说读写四项中,书写是普遍的弱项,在这方面,《中文》比较偏重。
主课本的课堂练习中,每课后面都配有生字的书写练习,每次课后的练习册中更是大量的书写练习,目的只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打好中文的书写基础,汉字是结构性的,与英语比起来,书写上有一定难度,更要多多练习。
4,注重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积累学习及其组字能力。英语单词的扩展依靠词根与词缀,而汉字的识读能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学会拼音,二是认识更多的偏旁和部首。
在这方面,《中文》的编写上费了不少心思,有些国内小学课本中没有的偏旁部首,它也会尽量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特点,有助于孩子们的记忆与应用。
5,《中文》整个教材中的语法讲得不多,但却非常注重词语和句子的扩展和替换,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们运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框架,逐渐做加法,就能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扩展成表达精确的复杂句子,并且能自由地替换和扩展,比较适合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
6,与国内一般的小学语文课本相比,《中文》最大的特点是超大量的课后练习。
可能是考虑到海外华人孩子在课堂上学习中文的时间很有限,所以课本的编写原则是精讲多练:用大量的练习去反复应用、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所以,一册主课本配有两册练习册,每课后的练习页把周一到周五每天的练习都清楚地列了出来,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没有中文课时,每天也能通过大量的课后练习去接触、熟悉和巩固所学中文内容。
练习的编排非常用心,好用程度堪比主课本的内容,家长们一定要多加应用,多多帮助孩子练习。
7,《中文》在主课文的长短篇幅和难易程度上很有控制,每课还配有阅读篇幅,可深可浅。
同时,考虑到海外华裔孩子学习中文的课时不多,每课中生字数量受到了严格的控制:从第一册起,每课的生字数量严格地控制在10-15个,第五册第六册后每课的生字数量也只是稍有增加,但还是在20个字以内,同时课文篇幅的长短在每两册(一学年)中的控制也相当严格。基本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
上面说了那么多好处,难道就没什么bug吗?Bug还是有的,为了课文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使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多地加以应用,《中文》在生字的难易度选择上,控制得并不太好。
有的字笔画多,比较难认难写,但还是出现在了比较靠前的学习内容中,下面的生字就出现在第一册第五课中,相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有的字,笔画少,好认好写,也常用,却迟迟没有出现在课本中。
瑕不掩瑜,毕竟,一套好教材很难非常平衡地照顾到方方面面,目前看来,在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的教材中,《中文》算是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