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出生或者在海外长大的华裔孩子,学习中文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孩子觉得中文既难学又用不上,根本没兴趣,平时在家里偶尔和父母用中文交流都不太情愿,更别提专门去学这种语言了。而语言偏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不说(少说)、不读、不写,就不可能学好。

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孩子愿意学习并且学好中文和汉语呢?

首先,培养孩子的兴趣,这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非常难。没有兴趣的学习既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孩子的天性发展。

学习兴趣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先天倾向性的,大多数教育理论讨论的都是这种,首先找到孩子的先天兴趣所在,再根据天性和兴趣,发展孩子所擅长的学习领域;另一种是后天培养的兴趣,也就是说,在面对不得不学的课程时,即使孩子开始对一门课没有什么兴趣,也可以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后天引导与培养,形成学习兴趣。后一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的的引导与培养,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作为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更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 提供足够多的实践与活动机会,活动的机会越多,实践的机会越多,练习的机会越多,兴趣的培养就越有效;
  • 在活动和实践中,要找到学习的最佳难度,太容易和太难的内容与方式都容易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
  • 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中,要注意不同孩子的思维特点,及时了解、掌握儿童各成长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的有限性。比如,教师在中文和汉语教学中,4-6岁的孩子是一种教法,7-10的孩子是另一种教法,11岁以上的孩子又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形象认知比较强,有的孩子抽象认知比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简单地以几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去应对所有的孩子,就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中文学习兴趣;
  • 多多参与社会活动。班级学习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社会活动,这也是为什么班级课堂教学的效果远远好于家庭教学的原因之一。

其次,提高学习成就感,形成孩子积极的自我认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性格、能力、态度和思想等方面都会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和评价,对于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个评价直接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呈现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互为因果。也就是说,学业成绩好的孩子,会有更多积极和正面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学业成绩差的孩子,一般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会消极一些。

做为老师,引导与培养孩子形成正面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至关重要。兴趣的培养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孩子不断提高学业成绩,帮助提高孩子学习成就感,逐渐形成正面积极自我认知的过程。一旦孩子在自我认知和学业成绩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就会不断被强化,从而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

第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大家互相影响、良性竞争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学生团队归属感的培养,保持学习兴趣。

中新教育快乐汉语课堂,立足奥克兰,依托我们雄厚的教育和教学专业背景,采用引导式教学,体验式课堂,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中文和汉语的兴趣,打造专业、实效、有趣的现代中文学校。

工匠精神,学者态度。

内容一样,我们更有趣、更高效….

课本一样,我们更扎实、更专业….